“我爱人植物人十年了,要是没有政府、检察院还有咱们协会、企业的帮助,很难撑到今天。”近日,在山东省聊城市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观摩活动访谈现场,华某的丈夫激动地讲述着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无缝衔接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帮助。
“近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深化‘白云热线’创新发展,完善‘1+N’司法救助模式,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协同机制,通过跨部门协同发力、多维度精准帮扶,有效破解因案致困难题,用法治为百姓撑起‘温情伞’。”聊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富彬说。
“及时雨”润泽困境之家
时针拨回到2015年初冬,华某因一起交通事故不幸成为植物人。出事后,肇事者仅支付2万元便无力赔偿,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华某的丈夫还要拉扯两个未成年子女,深感力不从心。
司法救助的“及时雨”很快降临。高唐县检察院在办案中了解到上述情况后,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在省、市、县三级检察院联动下,将司法救助金送到华某的病床前。
司法救助能解近忧,却无力解决长久之困。高唐县检察院联合乡村振兴局、妇联、残联等12个单位共同达成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实施方案,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一次性救助向全程帮扶的转型升级。2022年7月,该院与司法局牵头成立涉诉援助协会,设立涉诉救助专项基金,为后续社会力量救助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华某的生活在司法救助与社会帮扶的接力中铺展出生机,涉诉援助协会和两级检察院定期为华某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救助基金,落实相关帮扶政策,涉诉援助协会的律师全程给予免费法律援助,县卫健局康复专家上门开展康复治疗。
“连心桥”串起帮扶同心圆
司法救助不是检察院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协奏的“交响曲”。2021年至今,聊城市检察机关联合乡村振兴、残联、民政、教育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打通救助“绿色通道”,赵某春便是受益者之一。
2022年9月,东阿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这位因工伤截肢的农民不仅要负担假肢费用,还要供养两个残疾子女。短短两周内,检察、民政、残联协同联动,为他安装了智能假肢,改造了无障碍住房,更通过“如康家园”就业基地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如今,赵某春每月增收800元,逢人便说“司法救助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近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不断健全常态化联席会商和信息共享等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家庭教育指导,落实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多元化帮扶政策,定制救助方案,及时回应救助对象多元化需求,把救助做得更好、更实。在退役军人张某林司法救助案中,高唐县检察院检察官定制“一案三策”帮扶方案,协调民政部门为张某林发放临时救助金以及残联康复服务、社区监护支持。
“两年多时间,我深切感受到,检察院与咱们的职能部门和爱心企业用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暖心桥’。”观摩现场,高唐县人大代表徐清明说道。
多元救助的温暖实践
下透“及时雨”、搭实“连心桥”、完善“1+N”多元救助模式,不仅是此次现场观摩活动的落脚点,也是聊城市检察机关深化“白云热线”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聊城市检察院发挥结亲救助功能,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全市检察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涉案农村困难家庭81户180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2个。
东阿县检察院研发车辆安全统筹数字模型,从源头破解交通事故赔偿难问题;莘县检察院开展“救助+回访”,因人因案施策把帮扶做实、把举措做细;阳谷县检察院聚焦重点群体,研发司法救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确保真正救在“点”上、助在“心”里;东昌府区检察院巩固拓展上门救助的经验做法,让群众“不跑腿”高效办成事;高唐县检察院构建“三库一档”数据共享链,通过政策库匹配资源、人群库锁定对象、案例库指引路径、档案库跟踪效果,打通救助政策信息孤岛。
2024年,聊城市检察机关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34件,相关制度获评全省涉法涉诉信访优秀制度成果。2025年,该市检察机关以“司法有爱、救助无‘碍’”专项救助活动为抓手,创新构建救助体系,为35名残疾人发放救助金,让司法救助从“输血”走向“造血”。(匡雪 王凯忠 陈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