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文旅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之家 - 内容展示
从“系统”叙事看网络文学类型创新
时间:2025年10月11日      来源: 光明日报      浏览:15      

从“系统”叙事看网络文学类型创新


“系统文”在当下网络文学创作中颇受瞩目,不仅推出一批受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而且也成为IP改编的重要类型。梳理“系统文”的创作历程及其在当下火热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和把握网络文艺发展的趋势特征和演化脉络。

将游戏经验导入小说世界

在网络文学中,顾名思义,“系统”可被理解为按规则运转的统一体系。所谓“系统”思维,指作者有意识地借助一定的规则体系去搭建叙事的动力机制、建立独特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读者与研究者阅读和深入理解一类网文叙事的共识性基础。透过“系统”思维,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内在于网络文学类型化叙事的创新性。

“系统”最早集中出现在网络小说中,是2004年至2006年的“网游文”潮流。此时,“系统”主要指游戏系统。2002年,日韩网络游戏被引进中国,很快在国内掀起了“网游热”。在玩家们沉浸于多人在线的游戏世界的同时,以游戏见闻与玩家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网游小说涌现出来了。这类小说建立了经典的“游戏—现实”双线叙述范式,其中“游戏”部分来自现实中的游戏经验,“现实”的部分则基于游戏经历对角色现实生活的影响展开。

这一范式在几乎与网游小说同时出现的虚拟网游文中发扬光大。虚拟网游文将背景设置在未来世界,通过虚拟现实头盔、营养舱等高科技设备,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趋于模糊,“游戏”和“现实”两条叙事线索紧密交织起来。更重要的是,虚拟网游文的作者把“游戏”这条线完全当作主角所经历的“第二现实”来描写,虚拟网游文也因此不再是对现实游戏经验的直白转述,而成为一种游戏色彩浓郁但相对独立的文学类型。不过,游戏经验仍是启发文学叙事的重要资源。“升级”只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种叙事方向,能够提供简单有效的线性叙事动力;装备和道具系统,天赋和职业系统,宠物和召唤兽系统,诸如此类的游戏功能模块对应了不同的游戏经验,这些经验都被吸收进虚拟网游文中,改写为作者笔下可能的叙事发展方向。

随后兴起的游戏异界文对游戏经验展开了更灵活的化用。这时,虚拟网游文已经落潮,取而代之的是“游戏文”这个更宽泛的称呼。相应地,游戏异界文也摒弃了“游戏—现实”的双线范式,转而集中于单一幻想世界的打造。游戏异界文讲述主角穿越进游戏世界或带着游戏系统和物品穿越到异世界的故事。与其他穿越小说相比,这类小说有明确的游戏化背景,但主角不再需要同其他玩家展开角逐,而是带着游戏系统的“认知滤镜”和游戏知识的“信息差”来到另一个世界。“游戏”成为主角所经验的唯一“现实”,而游戏系统既是支撑异世界运行的底层机制,也是作者推动小说情节前进时的重要依据。例如,主角既可凭借对游戏机制的理解快速“打怪升级”,进而以成熟的游戏思路纵横于异界,也可以游戏道具为“第一桶金”、以游戏技能为“金手指”(指特殊能力)改变异界。可以说,随着网文主角的游戏经历从虚拟网游文中的“第二现实”上升为“游戏文”中的“异界人生”,游戏经验被完全导入小说世界。

将游戏系统提炼为叙事法则

“游戏文”中的“系统”大多是对电子游戏系统的直接化用,后者在现实中往往与特定的游戏玩法相对应,如“宠物系统”对应培养宠物以辅助玩家战斗的对抗性玩法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机制虽然为兼具资深玩家身份的读者所津津乐道,却容易对一般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成功引入游戏经验后,网络文学开始将游戏系统精简而深入地内化进叙事的动力机制,“无限流”小说是这一过程的代表性类型。

2007年,第一部“无限流”小说《无限恐怖》发布。这部小说讲述主角郑吒无意间坠入“主神空间”,进而在这个空间主导下,穿梭于不同电影世界、完成不同任务,积累“奖励点数”以兑换强大自身的资源,在生死之间不断求存的故事。他所经历的每部电影都被称作“副本”,这也是一个取自网络游戏的概念,指游戏世界中可供玩家组队进入的一个独立空间,通常有相对独立的背景故事、游戏任务和奖励。随着情节的发展,郑吒与其他“玩家”组成“轮回小队”,共同面对“副本”中的危机,并围绕“主神空间”发布的任务和奖励,与其他小队展开竞争。

与“游戏文”多样的可选叙事方向相比,“无限流”只有一个叙事方向:不断经历“副本”,在“主神”的任务中活下去。“游戏文”借游戏框架写人们幻想中的人生,而“无限流”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游戏,“系统”也从隐藏在“游戏文”背景板中的“世界规则”,浮现为全权且刻意地支配着整场“无限流”游戏的主导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神”。“无限流”小说的叙事可能性被清晰地限制在“系统—副本—任务”三个层级,小说角色在其中每个层级的行动都直接服务于“主导者”与“玩家”之间生存矛盾的发展、转变与解决。

“无限流”对网络文学早期游戏化叙事大刀阔斧的改造成果可被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放弃了轻松愉快却容易在人物塑造上流于漂浮的叙事基调,转而在极端环境下刻画人物弧光;其二,放弃了设定宏大但在具体描写时容易流于松散和雷同的主世界观,转而集中塑造彼此隔离却结构凝实、风格鲜明的“副本”时空。“无限流”创造了“游戏—现实”范式的一个变体:“(逃离)游戏—(回到)现实”,小说中的“副本”既是一个个必须逃离的小游戏,又藏有有关“游戏主系统”的信息,其中暗含逃离整场大游戏、回到现实的终极秘密。

与原范式相比,这一变体将两条线索统摄在“活下去”的根本叙事方向下,线索间既有更强的关联性和戏剧张力,作者在处理具体叙事时也更加整体和自然。例如,人物塑造上,“游戏文”或以唯一主角为主、大批配角为辅,或着重描写关系较近但在游玩时各自自由的“一群玩家”,但“无限流”能体现出具体决策时性格迥异的两个角色在宏观战略上却是绝佳搭配的一面。“无限流”小说之所以能更好地呈现出这一点,归功于其“副本”设定提供了不断加深人物关系的局部舞台,“活下去”的故事主线又从整体上恰到好处地限制住了人物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叙事空间。

系统元素重新赋能网络文学类型

“系统”强硬地渗入网络文学的想象空间,这有利有弊,益处是方便作者快速、有效地制造叙事冲突,弊端则是“系统”对小说世界的控制力过强,在相似处境下小说情节可能流于死板,角色对“副本”难题的解决也可能流于程式化。另外,“无限流”是一个风格化特征明显的网文类型,其紧张、压抑、充满转折的叙事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说的文学表达。但作为一个构造精致而富有潜力的类型,“无限流”于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进入更大众的视野,并流行至今。与此同时,2014年以来,网络文学内部也兴起了名为“系统流”的新趋势。

不同于“无限流”,“系统流”很难被归类为一个有明确区分性的封闭类型。相反,网络文学对“系统”的运用在“系统流”中重新得到活化,“系统”成为作者运转想象力的一个枢纽,混入网络文学既有的诸类型叙事中。直观的反映是,在各大文学网站中,“系统流”常与其他类型标签一同出现在一本书的简介里。在这些小说中,“系统”依旧是叙事的前提,且同叙事保持十分亲密的联系,但它不再控制整个世界,而是被简化为一组规则,并与不同类型叙事中常见的情节套路展开联动。它把角色抽象的“变强”过程变成了具体的指标和数字增长。例如,都市题材中,“职业文”与“系统流”结合的代表是《大医凌然》,主角凌然身上天降“医疗系统”,能够根据他在医疗上的成就奖励其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手术技能,技能进阶、生涯挑战、地位提升这一“职业文”中典型的“升级”套路,得到了“系统”的保驾护航。这类作品为已有叙事成规的类型小说带来新鲜趣味,套路变幻反转间,也加深了我们对类型叙事的理解。

与最初的“游戏文”相比,“系统流”小说中的“系统”脱去了电子游戏系统的繁复外壳,回到两者共同的根源:规则,必要时加上数值。纵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游戏文”引入了游戏经验,“无限流”制造了新的类型,而“系统流”最大的创新性在于其对“系统”的用法完全体现了“系统”思维,即通过规则在事物间建立关联,进而以此种颇具奇思妙想的关联性撬动所有随网络文学的发展成熟而渐趋固化的类型叙事。在这个意义上,“系统”思维不仅有益于我们认识网络文学,还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类型创新。

(作者:雷宁,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新媒体责编:于志平)


注: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