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日至7日开展。本次宣传周以“药品安全 监管为民”为主题,集中展示药品监管工作成效,普及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两品一械”)安全知识。北京市药监局将依托国家平台,通过市、区药监部门联动,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构建共治共享药品安全治理格局。
特色活动同步发力 赋能监管与产业升级
精心策划多项特色活动。在跨区域协作方面,将深度参与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域前沿动态交流,探索监管模式创新;承办国家局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组织在京大学生参观市药品检验研究院科普展厅及实验室,探索实验室奥秘,感受科技支撑力量;“政策进园区”活动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服务企业发展,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政策宣讲,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企业合规指引,搭建政策对接与项目合作平台。
公众开放日活动多点开花。包括开放药品法治宣传基地,邀请公众参观,直观感受药品法规发展脉络;组织市民走进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企业,实地考察生产全流程安全控制体系;邀请媒体及公众代表探秘药品检验实验室,现场学习中药材鉴别方法,体验快筛检测技术。
“执业药师与您同行”活动走进商圈社区。市区联动共赴商圈、社区开展“安全用药大讲堂”公益讲座,资深执业药师现场解答用药疑问,并提供用药管理指导。
科普宣传实现全场景渗透。安全用药的主题宣传海报、折页,精心制作的语音播报、科普动画和情景短剧,将会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公交地铁,以及政务大厅、社区广场、学校商场、航站楼等地实时发放、精准投放、滚动播放,强化公众安全用药意识。
各区开展多元化科普服务。各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区域特点开展特色活动。重点针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设计分众化科普内容。充分发挥执业药师、药学专家团队作用,通过社区讲座、校园课堂等形式,普及针对性的安全用药用械知识。同时,合理调配宣传资源,确保科普资料精准覆盖基层群众,形成上下联动的宣传格局。
各项活动将在“北京药监”微信公众号中提前发布活动预告。
药品监管成效显著 彰显为民服务理念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北京市药监局聚焦政策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医药创新高地,有力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品监管改革全面深化。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近五年,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年均抽检1.3万批次,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非现场监管成效明显,升级改造“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系统,对4.7万家监管主体开展评定,科学匹配检查频次,精准识别并预警潜在风险点300余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药监领域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实办率提升至95%,较2024年增长14%,服务企业办事更加高效。
先行先试政策迭代发力。对创新药械企业从研、产、审、用全链条给予支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创新药临床审评审批、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试点政策落地北京。其中,创新药临床审评审批试点工作中,12个项目已获批临床试验、10个项目已启动,最快18个工作日获批、1周启动试验,进一步提升创新药审评审批效率。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推动发布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首批10家医疗机构、5家药品进口企业“白名单”,累计获批临时进口药品品规25个(其中20个为罕见病药品),惠及患者约4900人,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红利。
创新药械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深化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建设,为产品研发、注册、生产、使用全环节,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创新药械“重点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300余个创新品种纳入项目储备库,实施“提前介入、一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定制化管理。首创药品进口通关抽样一体化模式,实现24小时完成进口药品通关和抽样;全国率先实现临床急需药械即收即检,2025年已完成即收即检9个品种、19批次,货值近1亿美元。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药监局通过多项创新政策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效果明显,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在内的1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55款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数量居全国首位。群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增强,首都医药产业加速创新发展。
北京市药监局将以此次“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持续督促北京企业增强守法意识和责任担当,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内部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持续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持续强化行业自律机制,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持续强化社会监督责任,大力宣传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以及医药产业发展成效,引导公众了解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识假辨假能力和消费维权意识,共同构建多方协同的药品安全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