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展示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
时间:2025年08月25日      来源: 新华社      浏览:14      
摘要:​“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不少老百姓的低碳一天,从一盒“碳中和”牛奶开始。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不少老百姓的低碳一天,从一盒“碳中和”牛奶开始。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感受乳企全链条低碳实践:“牧场—工厂—消费”,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焕发出传统牧歌的绿色新声,启迪绿色转型的未来。

这是2025年7月28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挤奶车间。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2025年7月28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挤奶车间。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乳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养殖、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碳减排难度极高。

十几年前,伊利开始对产业链进行碳盘查,发现上游牧场等前端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达到八九成。一头奶牛每天排放的废气中,甲烷可达250至500升,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十倍。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04.8亿元,全国牛奶产量4079.4万吨,产业素质加快提升,民族奶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在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中国乳业不断迈向绿色低碳发展。

在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1.2万头奶牛过上“低碳生活”,靠的是一整套“低碳处方”:加海藻粉饲料、益生菌配方让牛胃“环保”;基因筛选、培育“低碳牛”,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牛粪回收再利用,变身肥料、牛舍“床褥子”……

那些难以避免的碳排放,则用其他方式抵消,例如在牧场周边多种草,不仅能置换碳配额,还能做饲草,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互相助力、增产降碳。

离牧场几公里外,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主建筑,如巨型蝴蝶在阳光下振翅欲飞,正上演“零碳”蝶变。

走进液态奶生产车间,一盒牛奶从杀菌、配料到包装等几十道工序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俯瞰18条生产流水线,灌装机平均每秒灌装11盒牛奶,一盒盒牛奶在传送带上快速下线。

这是2025年7月28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机械臂在码放装箱的奶制品。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2025年7月28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机械臂在码放装箱的奶制品。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在伊利集团安全生产管理部环保专家董晓玲看来,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就是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是最大的降碳减排。同时,乳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智慧乳业生态,以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需求。

中国乳企迈向高质量发展,从牧场到货架,每一处细节都应努力追求品质,与碳排放“博弈”。

热能回收技术,实现冷能、热能循环利用,每年节约标煤5000多吨;改良牛奶除菌工艺,每年省下来的电足够900多个四口之家用一年;低碳版包装材料,给牛奶盒“瘦身”,碳排放下降20%……

董晓玲拿起一款牛奶说:“以我手上的这款‘碳中和’牛奶为例,一提10盒牛奶能减少约8.5千克碳排放,接近一棵树一年的碳吸收值。”

迈向全产业链碳中和,乳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在供应商管理、标准制定、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碳中和不能一蹴而就。”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说,眼下,伊利已建设5家零碳工厂,推出6款碳中和产品。未来,乳业将持续以绿色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乳品安全标准体系,守护品质消费防线。

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是呼和浩特市乳企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

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在国内影响力突出的乳业全产业链,不仅培育出伊利、蒙牛两大千亿级乳品加工企业,更汇聚了近200家规模以上乳制品相关企业。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加快破解供需结构性矛盾,中国乳企不断提供差异化特色产品和营养方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带来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在健康谷工业旅游景区,货架上“碳中和”牛奶、“碳中和”奶粉、“碳中和”奶酪棒等产品琳琅满目,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在全国,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仍在探索中。乳企转型中的每一次减碳突破都在创造价值,每一滴奶都将汇聚成绿色生活的涓涓细流,为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提升奶业竞争力贡献力量。(记者安路蒙、王靖)

(新媒体责编:于志平)


注:本文转载自新华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