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至十七日,二〇二五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 |
成都世运会体操技巧女子三人项目颁奖仪式上,运动员在合影。 |
![]() |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市民在沱江河绿道骑行。 |
![]() |
运动员在世运村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区学习剪纸。 |
![]() |
城市志愿者向市民介绍世运会赛事信息。 |
![]() |
承担成都世运会射箭项目的青龙湖湿地公园。 |
8月7日至17日,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在这里相聚。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追逐梦想,收获友谊与掌声。而成都以热情、智慧与包容,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赛场内,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的角逐如火如荼;赛场外,成都的公共服务、文化景观、生活方式与世运会同频。这是一场城市与体育的双向奔赴之旅,温暖烟火与国际视野交相辉映。
在亮眼细节里感受成都热情
在成都世运会的细节里,人们品味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感受烟火里的万千气象。
成都将世运会开幕式选址在“天府之檐”,主会场与兴隆湖湿地公园无缝衔接,闭幕式则在成都国际友谊馆举行。青龙湖湿地公园的射箭场馆、锦城湖畔的飞盘赛场,竞赛场馆被嵌入城市绿地系统,可谓“推窗见绿、转身入赛”。
赛场内外,亮眼的除了随处可见的城市绿地,还有被称为“小青椒”的志愿者。
在天府国际机场,英国体育代表团的专用器材抵达时,志愿者帮助对方完成了申报与通关手续。瑙鲁体育代表团因航班延误滞留成都,志愿者陪同他们办理酒店入住手续,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的志愿者张瑞,热情引导阿根廷队运动员进入热身区。对方点赞:“你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欢迎词。”
据统计,本届世运会共有上万名志愿者,分布在赛事、城市运行、交通、医疗等领域。他们用真诚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传递成都的温度。“非常高兴来到成都,热情的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国际泰拳联合会主席泰普斯万说。
赛事为媒,助推全民健身热潮
早晨7点,四川天府新区元音中学操场上传来阵阵欢呼声,十几名孩子练起浮士德球。“以前这项运动在电视上都很难看到,现在孩子们也能接触到了,我们同步体验了世运项目的魅力。”成都浮士德球队队员金东说。
围绕“爱成都·迎世运·动起来”主题,成都已开展世运会项目校园推广活动20余场,参与人次超过4万,其中30所乡村学校被优先纳入。通过“送、赛、教、队、展”5项活动,世运会项目走进全市上千所学校。
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推进。傍晚,东郊记忆园区滑板场的坡道上轮滑声不断;深夜,成华区杉板桥的篮球场依旧灯火通明,球鞋摩擦地面的声音与远处夜市的叫卖声交织成城市的律动。
世运会带动城市更新。成都舒悦公园草木葱茏,轮滑运动员在绿荫环绕的赛道上疾驰;天府公园场馆群采用可拆卸帐篷和通透围挡,让攀岩赛场与湿地芦苇荡浑然一体……截至目前,成都新建改造体育公园87个、社区运动角464个,并开放130个“世运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跑酷、攀岩、飞盘等运动。
简约是本届世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在竞赛器材配置方面,成都世运会执委会遵循“赞助优先、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器材采购成本。在竞赛场馆方面,18个由既有场馆改造升级,15个室外场地或依托于户外公园、公开水域等改建临设,或设在草地、沙滩等自然场地,体育竞技的激情与自然生态的诗意和谐交融。四川省体育馆建设材料实现100%利旧;成都东部新区赛区对多所学校的体育场馆进行高标准改造;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秉持“最小干预”原则改造……此外,成都世运会不新建运动员村,而是就近利用现有酒店设施,设置两个运动员居住区。
节俭并不影响精彩,用心贯穿每个环节。开幕式采用“六路电源”,160人现场驻守;闭幕式组建141人团队,调配10台发电车,实施“微网+市电”方案,通过数智平台监测81个用电末端设备,确保供电万无一失。四川电网1000千伏主网架高效输送川西清洁能源,陕西、湖南等地新能源通过跨地区交易汇入,提升保供能力。数智保电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交互,设备故障预警速度提升90%以上,平均29毫秒即可完成故障隔离。
“成都的场馆设施是世界级的,交通运行非常高效,运动员居住区的餐饮服务与运营管理也非常优质。”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点赞。
彰显巴蜀韵味,展示活力中国
三星堆青铜文明、金沙太阳神鸟、宝墩文化,为成都世运会注入了独特的巴蜀韵味。宽窄巷子、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太古里商业区等成为运动员和游客的“打卡点”。围绕非遗文化、世运文化、天府文化,当地举办“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在世运村的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区,汉服体验区排起长队;夜晚,“火锅巴士”载着游客沿锦江而行,窗外是灯火与倒影,车内是红汤与笑声。“世运会为成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仅促进体育事业发展,还推动旅游与文化交流。”何塞·佩鲁雷纳说。
从大运会到世运会,两场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在成都举办,促进了体育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年轻人多了竞技交流的平台,篮球夜场热度不减,咖啡馆里的球迷们讨论着赛场战况。
世运会让成都的街头更具青春活力,也让世界看到这座城市的开放与自信,看到蒸蒸日上的活力中国。
“感谢你们打造了一届令人难忘的世运会。”8月17日,成都世运会赛后新闻发布会现场,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说,“成都不仅仅是一座主办城市,更是一个家园——体育成就与文化交流并行绽放的地方。”
本届世运会累计刷新18项世界纪录,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获得金牌,8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获奖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创历届世运会之最。“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齐聚成都,充分彰显了体育跨越文化的强大力量。”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在视频致辞中说。
当闭幕式的烟花在成都上空绽放,这段时光将成为永恒的记忆,而属于成都的精彩仍在继续。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1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