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文旅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之家 - 内容展示
申遗成功将满一周年 北京中轴线迎新
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来源: 北京日报      浏览:9      

科技赋能焕活古都之脊

申遗成功将满一周年 北京中轴线迎新


永定门丰富展陈手段,正阳门配齐智能监测设备,钟鼓楼“上新”沉浸式互动体验……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将满一周年,在这条7.8公里长的古都之脊上,颗颗明珠持续焕发光彩,新亮点不断呈现。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中轴线沿线,一批文旅新场景蓬勃“生长”。

永定门城楼下半年将修缮

盛夏,永定门公园内,绿意悠悠。古朴的南中轴御道两侧,市民游客三五成群,在绿荫间休憩漫步、健身娱乐,感受炎炎夏日里的清凉。

登上北京中轴线的南端点——永定门城楼,向北望去,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中轴美景尽收眼底。御道两侧,32株大国槐纵向成列,一条通透的景观视廊,静静讲述南中轴700余年的光阴故事。

“永定门城楼是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也是北京外城7座城门中形制规模最高的一座。它见证了明清城市传统管理方式和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站在城楼上,东城区文物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岩清介绍,现存的永定门为2005年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重建的地标性建筑,由城楼及南侧瓮城、箭楼的地面标识构成,“如今,作为南中轴上的重要地标,永定门展示出中国古代城楼建筑传统形式与工艺技法。”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永定门成为热门打卡地,一场“邦国永定——永定门历史文化展”,融入现代展陈手段,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登上城楼,对话古今。“唱响中轴”、永定门灯光秀等一系列活动,为古建注入新活力。

“预计下半年,我们将对永定门城楼进行修缮。经过整体‘养护’后,展陈也将进一步升级,满足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陈岩清说。

正阳门布设北斗监测站

从永定门出发,沿着中轴线向北至正阳门,箭楼与城楼,一南一北,相望而立。

自2024年底开放以来,正阳门箭楼参观热度持续攀升,进入暑期,每天1200人的预约参观名额全部约满。

站在箭楼院内抬头望,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箭窗上的西洋式白色华盖,东西两侧的悬空月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箭楼上有很多独特的西洋风格建筑构件,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我们运用了科技手段。”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遗产保护部主任陈亮说,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箭楼的修缮工程引入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于破损严重的建筑构件,我们进行了整体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再制作模具复原窗楣、栏板等,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

如今,修缮时采集的关键信息,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数字档案。

登上箭楼,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古建周围布设了一些“硬核”科技装备。“这是多功能气象站,用来监测古建周边的微环境。旁边的是一体化北斗监测站,能够通过先进的数据信号来监测古建的地基是否会有下沉。”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遗产监测部主任周子予指着两个“大家伙”,细细解读。正阳门箭楼共配备了5种不同的监测设备,利用遥感卫星、物联传输等多样化手段,为文物古建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全方位保障,“还有静力水准仪、智能视频扰度仪、无线加速度传感计,分别用来监测古建是否有沉降、位移或震动。”

这些设备采集的所有数据,将通过5G信号,实时传输到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呈现在一块巨大的电子监测屏上。

这是国内首个应用三维数字孪生技术的遗产监测平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轻点电子屏中的图标,能看到中轴线上15处遗产构成要素的文物本体、周边自然环境、实时游客数量等情况。“目前,我们还在正阳门城楼、先农坛、社稷坛、钟鼓楼等几个重要点位布设了相应的监测设备。”周子予说,今后,中轴线沿线更多的文物古建都将配上智能设备。

钟鼓楼打造“奇幻之旅”

依托数字技术手段,古老的中轴线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

鼓楼一层,“时间的故事”展览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走进展厅,聆听“暮鼓晨钟”的回响。中心券洞内,一场沉浸式光影秀《共鸣》上演。随着灯光转暗、提示音响起,观众循着钟鼓之声,漫步在沉浸空间内,感受四重数字光影艺术下鼓楼的时空变幻,回溯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故事。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鼓楼内开设了VR(虚拟现实)体验区,邀请观众赴一场“中轴奇妙夜”之旅。“在数字世界里,我们将从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出发,跟随屋脊兽‘小龙仔’开启一场神秘的时空之旅,回到700多年前元大都兴建时期。”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副所长余慧化身讲解员,带着观众“游”中轴,“在这场旅途中,我们可以实景看到元大都的设计师刘秉忠如何兴建城邦,探索中轴线的起源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感受中式哲学的意境之美。”

古老的“时间建筑”,正以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最近一年来,来钟鼓楼的青少年研学团队数量持续上升。相比走马观花的打卡,更多人愿意参与体验活动,深入了解历史文脉,在历史的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余慧说,依托展陈创新,钟鼓楼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特色饮食、文化活动,“鼓楼院内会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放映电影等活动,我们还推出了一款解谜游戏,将钟鼓楼化作大型‘游戏场’,邀请观众参与其中,探索中国的时间文化。”

不仅钟鼓楼,一处处新场景、新空间沿城市轴线铺陈开来。北京中轴线正陪伴这座城市,走向美好未来。(人民日报记者 李祺瑶)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