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国内首批双金属冶金复合管在秦皇岛试制成功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30      
摘要:我国油气勘探向深海延伸推动深海油气输送管市场需求增长,但深海极端低温高压、高盐微生物腐蚀环境与高硫高酸高腐蚀性介质的双重挑战,对管材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内首批双金属冶金复合管在秦皇岛试制成功


镍基合金+抗酸碳钢

国内首批双金属冶金复合管在秦皇岛试制成功

6月24日,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进行钢管焊接作业。 本报记者 赵 杰摄

6月24日,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进行钢管焊接作业。 本报记者 赵 杰摄

6月11日,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海油气用“镍基合金+抗酸碳钢”双金属冶金复合管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检验认定,获得海上设施产品检验证书,这标志着国内首批深海油气用双金属冶金复合管试制成功。

我国油气勘探向深海延伸推动深海油气输送管市场需求增长,但深海极端低温高压、高盐微生物腐蚀环境与高硫高酸高腐蚀性介质的双重挑战,对管材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内外环境不一样,就需要用不同的材料应对不同的挑战。外层材料需要抵抗低温高压,为管道提供高强度支撑。内层材料则需要对高硫、高氯化物等极端腐蚀油气介质有很强的抵抗力,保证管道不被腐蚀,让油气在管道内安全平稳输送。”宝世顺公司副总经理茹翔介绍。

“为满足这一特殊技术需求,我们联合钢铁企业、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复合板材钢管,力争实现技术突破。”茹翔说,技术团队研发了一款“镍基合金+抗酸碳钢”双金属冶金复合管,设计管径610毫米。外层采用厚度为16.9毫米的X65抗酸碳钢,可有效抵挡低温高压,为管道提供高强度支撑。内层采用厚度为2毫米的N06625镍基合金,对极端腐蚀油气介质有很强的抵抗力。

虽然两种材质可以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但因镍基合金与碳钢在力学性能和组织成分上差异巨大,如何将两种不同材料合二为一成为技术核心难题。

技术团队历经一年时间,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一套镍基轧制复合管制造技术,实现了深海油气用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的工业化生产。今年4月,技术团队顺利完成首次批量试制,经自主检测,产品各项性能全部满足标准要求。

深海油气用“镍基合金+抗酸碳钢”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的成功开发不仅满足了我国在深海油气输送领域的迫切需求,还打破了国外对此类产品的技术垄断,标志着宝世顺公司已具备深海、高压等复杂环境条件下输送高酸高腐蚀性油气介质管材的制造能力,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张辉、李少波)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