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石家庄市红十字会举行第32期心肺复苏(CPR+AED)培训班。 河北日报记者 崔丛丛摄
如果有一堂课,学会只需半天,但在关键时刻能救命,你愿意学吗?
5月8日上午8时30分,记者到石家庄市富邦大厦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报名,成为该市红十字会第32期心肺复苏(CPR+AED)培训班学员。
培训包括1小时理论、2小时实操和1小时考核,自愿参加,免费学习。老师现场手把手教,现场评估,考核过关即可取得心肺复苏证书。
“心肺复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紧急救生技能,并不难操作,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也可以实施。”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老师梁大伟说。
9时,培训开始。这期培训班有50多名学员参加。
培训老师邸玉丛先带大家学习了解救护的基本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围绕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心脏骤停的判断方法,胸外按压的操作顺序、按压姿势、深度、频率及次数等基本急救知识与动作要领,以及常见的错误观念。
“哪种情况不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为每分钟多少次?”“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时,电极贴片的正确位置在哪里?”……在邸玉丛的讲解下,学员们认真答题,理论测试满分通过。
到了实操环节,老师分步骤先给学员演示:从精准定位按压点、把控按压节奏,到开放气道手法、人工呼吸力度控制,均严格遵循国际急救指南。
接着,学员分成5组,由5位老师带领练习,通过模拟场景反复打磨动作细节,现场互动热烈。
“确保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和反应,检查呼吸、呼救寻求帮助……”实操过程中,虽然有老师提示,但很多学员一上手就紧张,不是忘记步骤,就是记错手势。
“心肺复苏并不难,难在做到位。”梁大伟给大家总结了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错误,“首先是定位,用一只手定位后另外一只手的掌根按上去,否则容易偏离;按压过程中,一定要垂直向下用力;使用AED时,要按照提示进行。”
到了考核环节,老师按照实操考核表的每项要求进行评估,确保每位学员动作规范达标。
4个学时全部完成,考核过关了。记者有了人生第一个红十字急救证书——心肺复苏证书。
梁大伟告诉学员们,回去之后还要定期训练,面对突发情况时才能第一时间展开施救,将所学技能转化为守护生命的能力。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已完成了2000余人的培训。2025年还将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延伸,计划完成3万人培训目标任务,让更多群众学到急救知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河北日报记者 崔丛丛)
新媒体责编: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