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时政法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法治 - 内容展示
推进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来源: 光明日报      浏览:12      

推进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思考

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是对中国自主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总括性表达,关乎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涉及政治学研究的立场与方向、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演进与建构等多方面关系。这一重大战略的总命题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基于中国立场和视角,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多种文化的有益因素,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命题和完备理论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学科体系提供根本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既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基础议题,引领了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开辟新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创新学科结构和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石和价值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学术体系提供根本指引。学术研究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深刻阐明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直接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理论内容。通过深入研究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政治学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而且可以把其中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转化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使之成为有机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话语体系提供根本指引。话语体系是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和符号标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关怀人类命运,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例如党的自我革命、新型举国体制等,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国政治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和话语积极融入政治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使之成为讲好中国治理故事、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具有科学精神和逻辑力量的表达方式。

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是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进程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开拓新领域,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第一,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这就决定了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强化中国政治学的自主性,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确立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理论逻辑。

第二,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必须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构建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中国政治学,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第三,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体系化结构。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包含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分支学科、具体领域等三个层面。其中,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构成分支学科、具体领域的基本依据和指引。为此,需要紧密结合相应层面的内容特点,深刻把握其发展规律,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深刻领会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和贡献,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含义,分析和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加强对政治学分支学科知识体系的研究。重点关注中国政治、国家治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分支学科,结合时代需求、实践进展和学科特点,发展富有创造性和解释力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成果,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不断增强对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难题的解释能力和解决能力。

加强对特色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知识体系的研究。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时代课题,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把握学术和实践前沿问题,不断深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色研究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研究。

第四,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展开科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自觉把政治实践转化为政治学研究命题,充分认识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应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建设为主题,在丰富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和验证学理判断,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实践问题,深入探索中国政治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积极展开思想理论、知识方法和应用对策的科学创新。

政治学知识发展的有机集成

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多方位、多维度、多方法、多领域和多层次的政治学知识发展的有机集成,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上创新构建的知识体系,具有普遍解释力。

彰显中国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实践为知识基础,以时代为研究观照,以历史为研究镜鉴,以国外为研究借鉴,立足中国实际,植根中国传统,回应中国问题,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内生性、原创性和自主性特质,确定我国政治学的独特思想渊源、文化基础、实践基础,以及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畴,不断夯实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中华文明根基,充分彰显政治学知识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坚守科学品格。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下,遵循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学理性、体系性和专业性要求,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不断推进政治学基础理论、分支学科、新兴交叉领域创新发展,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提炼标识性概念、原创性命题、独创性范式,有效提升对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解释力;不断优化学科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把握历史经纬。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持续拓展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历史纵深,聚焦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辨识、分析、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时代价值,揭示中华文明发展的政治逻辑和发展规律,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取向和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内在统一的实现路径,呈现接续古今的中华政治文明的独特魅力。

明确现实指向。心怀“国之大者”,认真研究和解答党和国家发展和治理面临的战略问题、真实问题和难点问题,切实研究和解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大力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秉持世界视野。运用“体用贯通”的方法,体现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品格,实现“各美其美”与“美美与共”的统一。坚持“引进来”,在交流借鉴中批判西方政治学的糟粕,吸收人类知识体系中一切有益的政治学成果,尤其是要密切追踪国际前沿,让国外政治学的概念、知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转化成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有益资源。同时,坚持“走出去”,积极为全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政治生活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优化推进方略。将“以中国为观照”的原则贯穿于政治学研究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各层次,阐明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打造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知识、独创性范式和科学性方法,彰显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同时,通过基础研究、分支学科、新兴交叉领域的有序衔接、分层推进、持续创新,真正构建起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相适应、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有贡献的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作者:王浦劬,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光明日报》( 2025年05月14日 11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